利用外资是开放型经济的重点和对外开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民众就业、财政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以来,市发改委按照“提升年、显效年”总要求,千方百计提高利用外资工作水平,全面推进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努力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优化外资投资结构,提高外资利用水平。作为外商投资和境外投资项目的审查、核准和备案负责单位,市发改委热情服务外资项目建设,不断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大企业、好企业落户济宁,利用外资结构不断优化,外商投资数量、质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大幅提高。2013年,我市新增美国惠普、德国大陆、印度博拉等3家世界500强企业,实际利用外资8.3亿美元,绝对值居全省第5位。1-5月份,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5个,合同外资额15067万美元,同比增长63.3%,实际到账外资13908万美元,涉及制造业、房地产、现代物流等产业门类,外资利用水平大幅提升。
实施“走出去”战略,境外投资规模迅速增长。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本地大型企业集团参与国际投资活动,不断引导企业提升品牌价值,增强自身活力,对我市加深国际经济合作、接轨国际市场也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今年以来,我市新批境外投资企业10家,中方协议投资额2.4亿美元,完成境外中方实际投资4.6亿美元,增长14.8%。境外投资企业从资源开发类产业向其他产业拓展,从产业链源头延伸到下游终端。目前,美晶米业投资建设的柬埔寨稻米综合开发项目,在获得省发改委批复不到一年的时间正式投产,将年产大米20万吨。如意集团在进入日本、澳大利亚等市场后,今年又进军巴基斯坦市场,独资建设的巴基斯坦纺织产业园项目正在规划中,收购巴基斯坦马苏德纺织项目已进入备案程序,与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萨希瓦尔燃煤火电项目已与巴基斯坦达成意向。
引导“开源节流”,充分释放企业活力。充分利用国外贷款利率低、期限长等优势,积极推动企事业单位利用国外贷款解决资金及设备问题,化解“开源”难题。目前,我市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一批项目已成功利用国外贷款缓解了生产过程中的难题。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利用德国促进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于六月份列入国家财政部清单,目前正在编制项目可研报告;济宁医疗发展有限公司利用美国进出口银行主权担保融资贷款进口医疗设备项目已与省发改委达成一致意见,正编制项目建议书。在帮助企业“开源”的同时,市发改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鼓励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免税等税收优惠政策,积极为符合政策的内外资项目进口设备办理免税手续,做好“节流”服务。截止目前,已累计帮助40余家企事业单位办理了进口设备免税确认书,有力支持了企事业单位的投资建设和生产经营。今年,在市发改委的积极争取下,山东金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高性能精密铸件自动化生产项目进口设备免税申请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可实现免税1000万元;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际CGMP固体制剂车间项目进口设备免税项目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