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县总面积877平方公里,总人口78万,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1.04万,占总人口的14.15%。近年来,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汶上县高度重视社会养老问题,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医养联合、医养组合等形式,着力解决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需等问题,初步构建起了社会养老服务新体系。
一、 实施医养结合,探索解决老有所医问题新机制
采取民营投资、政府扶持的方式,建设了汶上开发区如意老年公寓。按照前院后寓的布局,即前半部是开发区医院,后半部是老年公寓,实行前面医院看病,后面公寓养老。医院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疗养、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民办非营利医疗,开放床位160余张。养老公寓按照宾馆设计,可容纳230位老年人同时入住。一是健全制度。建立健全了岗位责任制、安全工作制、保健护理制等各项管理制度,保证了服务的质量。二是严格管理。精心挑选了一批富有爱心的员工队伍,全部具有护士资格证、医师执业证书和老年护理专项资格,使老人享有温馨、规范、专业的护理服务。三是强化服务。每天由医院医生轮流带领值班人员进行查房,对入住的每位老年人身体状况进行检查,帮助服药的老人按时吃药,24小时为老人提供及时、便利、温馨的医疗和护理服务。既满足了医疗需求又能满足养老需求,让老年人不出大门就能享受专业的医疗、护理、康复服务相结合的贴心服务。年逾八旬的张玲、张茂祥夫妻俩都在公寓入住,他们常年患病。一天夜里,张茂祥老人突发高烧、神志不清,护理人员发现后,不到5分钟的时间将老人送往前面医院进行救治,很快老人就脱离了危险。等到他们的子女来到之后,老人病情已经好转了,老人告诉家人、病友说:“细微之处见亲情,公寓为我们考虑的很周到,比在家里还好、还及时。”
二、实施医养联合,探索解决老有所养问题新机制
结合全县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汶上县投资3600余万元,新建了以社会公办养老服务为主体的社会福利中心。该中心占地50亩,总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设计床位200张。建设内容包括老年公寓、军休所、光荣院,内设健身广场、超市及其它配套设施。联合县中医院设立了专门卫生室,配备了全科医生和护士,提供医疗、康复服务。目前,该中心已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主要以社会养老服务为主,兼顾供养孤老优抚对象、孤残儿童救助。中心启用后,首期入住老人达到109人,为老年人提供了舒适的养老场所和专业的养老服务。一是丰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每天组织老年人参加下棋、打老牌、太极剑、门球等各项娱乐活动,让老人老有所乐。二是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最新理论政策。成立了夕阳美党小组,由威信高的老党员带头,每周一、周五党小组集中学习上党课,每晚7点集中收看新闻联播。三是提高入住老人参与福利中心管理的积极性。经常性邀请老人参加会议讨论日常事务,为福利中心的发展献言献策。四是注重重大节日。每逢中国的传统节日,都会调整改善老人伙食,让他们快快乐乐度佳日;每位老年人过生日时,如果子女不在身边,都要为老人准备一顿丰盛的生日宴,送上一个祝福的生日蛋糕。通过积极为老年人创造家的环境,营造家的情趣,提供家的服务,对不同层次的入住老年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福利中心大家庭的温暖,从而使他们安心居住,颐养天年。
三、 实施医养组合,探索解决老有所需问题新机制
积极整合养老服务资源,把汶上县康复医院、汶上县光彩居家服务中心、汶上县祥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及汶上县光彩老年公寓、汶上县残疾人托养中心五家单位集中选址,重新组合,发挥各自的功能作用,统一对外,提供老年人医疗保健、家政服务、日间照料、残疾人托养等各种服务,满足老年人各种需求。汶上县康复医院为老人提供专业的医疗保健服务。汶上县光彩居家服务中心建设了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利用一键通呼叫器、智能手表等现代化设备,为全县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只需按下一键通呼叫器,就能为老人提供家政服务、送货上门服务、上门看病、康复治疗、法律咨询、GPS定位等服务。汶上县祥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主要服务家中子女上班、自己又无法完全自理的老年人,老人白天到日间照料中心进行娱乐或康复治疗,夜间回家住宿,为老年人提供日托、膳食供应、生活照料、保健康复、健身娱乐和交通接送等服务。汶上县光彩老年公寓依托康复医院,解决养老院没有专业医疗队伍、专业医院没有老年人专用托养床位的问题,完全实现医疗与托养相结合。汶上县残疾人托养中心是集托养、康复、教育、娱乐、劳动、就业、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通过手工劳动、康复健身等一系列的专业康复训练,可为全县智力、肢体及精神残疾人开展托养服务。通过这种养老服务的组合分配、优势互补、综合利用,不但扩展了服务领域,节约了成本,而且适应发展需要,满足了老年人的各种服务需求,确保了社会养老服务一体化的顺利推进。